花嶼的鳴禽類       花嶼的涉禽類       花嶼的游禽類

一、梅花雀科 Estrildidae

全球 140 種,臺灣3種留鳥、2種逸出種,花嶼目前僅出現班文鳥1種,於春秋兩季過境。族群分布於歐洲南部、非 洲、亞洲、 澳洲及 大洋洲上島嶼。小型雀類,雌雄體色相同或相異,羽色從黑褐至艷麗的紅、綠、藍不等。嘴粗厚,基部膨大,鳴聲為高音的哨音,生活於開闊的草原、灌 叢,常大群活動,攝取草籽及穀物。有相當繁複的求偶行為,築巢於草叢或接近地面的灌叢及樹上,巢為橢圓形,芒草葉及草莖 為巢材。 雛鳥晚成性,口中有特殊斑塊,會引發親鳥餵食。

1. 斑文鳥


花嶼的猛禽類       花嶼的攀禽類       花嶼的陸禽類

十四、樹鶯科 Cetidae

全球36 種,臺灣6種,2種特有亞種,花嶼常出現的種類有3種。族群分布在歐、亞及非洲,有遷移性, 也有留鳥。體型一般很小,嘴喙大多尖細,兩翼短圓。羽色大多為灰、褐色系,於野外鑑別不易,雌雄鳥同型。棲地範圍廣泛,森林下 濃密灌叢至長草叢等環境均 有本科蹤跡,大多害羞隱密不易觀察,受驚嚇時常鑽入植被中竄逃而不是飛離。食物以昆蟲為主,偶會吃果實。絕大多數為一雄一雌制,築小巧精緻的杯狀 巢,雌雄鳥會一同撫育幼雛,雛鳥晚成性。

1. 遠東樹鶯   2.日本樹鶯    3.小鶯     4.棕面鶯


二、 麻雀科 Passeridae

全球41 種,臺灣2種 留鳥、1種迷鳥。花嶼僅有1種, 終年可見,是島上少有的留鳥。族群主要 分布於舊大陸的亞洲、非 洲、及歐洲的留 鳥,家麻雀則被引入至北美洲及澳洲。小型鳥,同科鳥大小體色甚相近,上身具棕、黑色雜斑,因而俗稱麻雀。大部分雌雄相異,嘴粗短強壯,圓錐狀,尾 方形或楔形。會發出吱吱喳喳的叫聲。生活於農作區或開闊的次生林灌叢間,大多在地面或草莖上取食種籽,以穀物及草籽為 食,營巢於 樹上 或建物縫隙 間,雌雄共同育雛,雛鳥晚成性。

1. 麻雀

十 五、鵯科 Pycnonotidae

全球 160 種,臺灣15種,1種特有亞種。花嶼有1種留鳥及過境鳥2種。族群分布於全球,在溫帶及熱帶地區 種類較 多。體型中等, 羽色大多為黑、灰或褐色,腹面有較多的斑紋。頭部圓形;嘴喙長,翅形一般長而尖,尾為方形,跗蹠長而強壯,停棲 時易於抓握。棲地以森林性為主,大多生性機警,常成大群活動。在樹上或地面覓食,以果實、昆蟲、無脊椎動物等為食。巢大多築於樹 上、灌叢或地 面,少數亦會在樹洞或岩縫中築巢;雌雄親鳥共同負擔撫養的責任,雛鳥晚成性。

1.白頭翁      2.棕耳鵯      

三、 雀科 Frigillidae

全球 216種,臺灣 13種,3種留鳥為特有與特有亞種。花嶼常出現的種類有7種及曾出現過1種迷 鳥。 族群廣布於 歐、亞、非及北美洲。小型雀類,大多雌雄相異,羽色大多為灰褐色,也有鮮艷的黃及紅色,有繁殖羽、非繁殖羽之分。嘴形粗短近圓錐 狀,較短,尾羽較 長,又形或凹形,跗蹠部發達。發出鈴聲或哨音般的鳴叫,驚戒聲則嘈雜刺耳。生活於森林、農田、草原、灌叢及村落附近,成群活動,食取 穀類、草籽、 花蜜及嫩芽為食,繁殖期則以昆蟲餵雛。營巢於樹上或地面,為簡單的杯狀。雛鳥晚成性。

1. 黃雀    2.金翅雀    3.花雀    4.普通朱雀    5.歐亞鷽    6.臘嘴雀      

7.小桑鳲     8.桑鳲

十 六、 山雀科 Paridae

全球59 種,臺灣及離 島6種,臺灣有4種特有及特有亞種。花嶼出現一種,遷移屬性不清。族群分布於歐、 亞、非及南、北 美洲,大部分 為留鳥。小型樹棲性鳥。喙小,雙翼圓形,中等長度或較短,尾羽短,腳短有力。生活於濃密的樹林到沙漠中的灌叢中。通常成群在樹上 活動,活潑好動, 飛行能力不強。攝取昆蟲、小型無脊椎動物、植物種子。在樹洞、牆洞、石洞、或土洞中繁殖,也有些會在樹上築相當大型的巢,或在樹上築 成懸掛型開口 在側邊的巢。一雄一雌制,雌雄共同育雛,雛鳥晚成性。

1. 黃腹山雀     


四、 鵐科 Emberizidae

全球 170種,臺灣 19 種,大部分為稀有過境鳥或迷鳥。花嶼除1種為迷鳥外其餘12 種為常見的過境鳥種。 族群廣布 於大洋洲以外的全球各地,大部分為遷徙性候鳥,少數留鳥。小型雀類,嘴粗短呈圓錐狀,雌雄羽色相異,羽色以黑、褐、黃、栗紅及白色為主,尾羽外側 大多白色。 叫聲為輕聲的「嘶」或「嘰」聲。生活於開闊的草原、草地、耕地及海濱灌叢,小群活動於地面或草叢間,覓取草籽及漿果為食,兼食昆蟲。營巢於草叢或灌叢間,雌雄共同孵卵及育 雛,雛鳥晚成性。

1. 赤胸鵐    2.小鵐    3.白眉鵐    4.田鵐    5.黃眉鵐    6.黃喉鵐      

7.金鵐     8.銹鵐    9.黑頭鵐   10.野鵐    11.黑臉鵐    12.葦鵐

十 七、細嘴鶲科 Stenostiridae

全球9 種,臺灣1種迷 鳥。花嶼也曾出現1種,屬迷鳥。主要分布於非洲、南亞及東南亞。雌雄同型,羽色以藍、灰及黃色為 主,體型小,翼 圓短,嘴細 窄,活動於竹林,樹林,灌叢等環境,有時與其種混群,空中捕食昆蟲。雌雄共同於樹枝分叉處營巢,並合力撫育下一代。

1. 方尾鶲


五、 鐵爪鴨科 Calcaridae

全球6 種,臺灣出現2 種迷鳥。花嶼也曾出現過1種。繁殖區為北半球寒帶的歐、亞及北美,冬 季遷移至歐、亞及北美溫帶。體色以黑、白及棕色為主,有季節羽色的變 化,生活於開闊地、樹林及灌木叢等環境,擅行走,喜於地面活動,以草籽為食。


十 八、燕科 Hirundinidae

全球86種,臺灣及離 島8種。花嶼出現3種。族群分布全球,多數為遷徙性候鳥,每年常會回到同一地點繁殖。多為小 型鳥類,大小差異不大,身形為順暢的流線型,頸粗短、翅長尖,飛行技巧高超,是適應良好的空中捕食者。為了適應這種習性,嘴型演化成短小闊 扁,外觀如三角形,嘴裂甚闊,有利在飛行中撈捕飛蟲,嘴峰直,先端稍曲,嘴鬚短弱,外鼻孔裸出。跗蹠細弱,短小無力,除了收集巢 材外,很少落 於地面。燕科鳥類適應半乾旱地區、森林、沼澤、人類聚落等各式棲地。常在平原的田野、濕地或山區林緣、谷地之空曠地區上空,盤旋飛翔,歷久不 停。喜群棲電線上,一部分又好近水面或貼地面飛行。食物純為昆蟲, 且多在空中捕食,在飛蟲大量聚集的地方,常可見到成群在空中盤旋捕食。築巢於屋簷下,牆壁、橫樑或岩石上,以苔藓、泥土、草萃築成半碗形或曲頸瓶狀巢,也有在河邊土堤上掘 洞為巢。

1. 家燕     

六、 鶺鴒科 Motacillidae

全球67 種,臺灣16 種,1種留鳥。花嶼出現的有11種,都是過境鳥。族群廣布於全球,有留鳥也有候鳥。小型至中型喜在地面活動,雌雄羽色相似,其中 鶺鴒類羽色 為黑、白、灰、黃不等,鷚屬則為褐色帶有許多縱紋。體型修長,嘴細,頸短,尾羽長,腳與 趾均長。鳴聲尖細。生活於開闊的環境,如草地、草澤或水邊,飛行呈波浪狀,單獨或小群活動,在地面奔跑覓食,攝取昆蟲為食。一雄一雌制,在地面或岩壁縫隙間營巢,雌雄共同 營巢、孵卵及育雛,雛鳥晚成性。


1.白鶺鴒    2.灰鶺鴒    3.東方黃鶺鴒    4.山鶺鴒    5.大花鷚    6.黃腹鷚    

7.赤喉鷚     8.白背鷚    9.樹鷚   


十 九、百靈科 Alaudidae 

全球95 種,臺灣5種。花嶼只有一種特有亞種澎湖小雲雀。族群分布於非洲及歐亞大陸,在澳洲、北美洲及馬達加斯加各有1 種。小至中型在地面活動的燕雀類,雌雄羽色相似,體色一般有黑褐色斑點。嘴的大小及型態變 異大,腳長,後趾爪特別常而直,翼尖。生活在開闊的棲地,偏好植物相少且單純,有短草及宜地面活動的環境,常在乾燥或半乾燥的地帶。夜棲於地面。喜歡以沙浴來清潔羽毛。有 複雜且高品質的鳴唱。由於生活環境中缺少棲立鳴唱處,因此本 科演化出在飛行中鳴唱。在地面覓食,以種籽及無脊椎動物為主,其次則為嫩芽及果實。臺灣1種繁殖,一雄一雌制具領域性,雌鳥單獨在地面築巢, 產卵數各有不同,由雌鳥孵卵,雌雄共同育雛,雛鳥晚成性,長成後仍需親鳥頗長時間的照顧。


1. 小雲雀   


七、 八哥科 Sturnidae

全球122種,臺灣出 現14種,僅八哥1種為原生留鳥。花嶼常出現的種類9種,其中有1種已成優勢的留鳥。族群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中 部及南部。體型中型的鳥,嘴直而尖,外鼻孔裸露或為垂羽覆蓋。翅長中等;尾短呈平尾狀。腳長 而有力。生活於平原、農地、疏林或森林等環境。喜於地面活動,少數為樹棲性鳥類, 為群聚性的鳥,常結群活動。叫聲嘹亮聒噪,某些種類擅於模仿環境的聲音。食性變化大,主要以植物果實、漿果為食,也兼攝食昆蟲及土壤中的蠕蟲。繁殖一雄一雌制,營巢於樹 洞、壁洞或 裂縫中。雛晚成性。本科有許多種被當作籠鳥自外地引入臺灣而逸出至野 外,是否對本土生態造成影響值得持續關切。


1. 家八哥    2.北椋鳥    3.小椋鳥    4.灰背椋鳥    5.灰頭椋鳥    6.灰椋鳥    

7.絲光椋鳥     8.歐洲椋鳥    9.輝椋鳥   


二 十、鴉科 Corvidae

全球125種,台灣及 離島12種。花嶼目前僅出現喜鵲1種。族群分佈全球,北半球種類較多,多數為留鳥。體型中至大型,是鳴禽鳥類體型較大的鳥種。雌 雄同 型,羽色常為黑和黑白兩色。有些鳥種翼及尾羽有橫紋,尾羽極長或有羽冠。嘴喙強壯、外鼻孔圓形。翅膀與尾形形狀不一,跗蹠粗大強壯。生活於平地至高海拔,從都市自森林等各 種環境。通常成群活動。飛行能力強,大膽且攻擊性強,會集 體攻擊猛禽。有些鳥種在地面步行,有些則跳躍。鳴聲大多大聲、粗啞、有些則鳴聲圓潤,甚至會鳴唱。雜食性、攝食各種食物,常會掠食巢中幼鳥及 鳥蛋。有些具有儲食習性。會在樹上和岩壁上築淺碗形的巢,或在樹洞中或地洞中繁殖。雌雄共同築巢,雌鳥單獨掔孵蛋。有些亞成鳥會 留在巢邊作親 鳥幫手。雛鳥晚成性。由雙親及幫手共同養育照顧。


八、 鶇科 Turdidae

全球160種,臺灣 15種,1種特有亞種。花嶼常過境出現的種類有9種。族群分布於全球,在溫帶及熱帶地區 種類較多。飛行能力強,溫帶地區的種類會遷移。體型中等,身體壯碩的鳴禽,羽色大多為黑、灰或褐色,腹面有較多的斑紋,少數亦有鮮豔 的紅橙色。雌雄鳥羽色略有差異。頭部圓形;嘴喙長,嘴基覆毛,翅形一般長而尖,尾為方形,跗蹠長而強壯,適應於地面的寬食活動, 腳趾發達,後趾與前三趾相 對,停棲時易於抓握,一般在秋天換羽。適應多樣棲地,但以森林性為主,大多生性機警,在臺 灣度多種類常成大群活動。許多種類能發出悅耳的鳴唱聲。在樹上或地面覓食,以果實、昆蟲、無脊椎動物等為食。巢大多穩固結實,杯狀,以草莖、藤蔓組成,有些外層會塗上泥土 裝飾,築於樹上、灌叢或地面,少數亦會在樹洞或岩縫中築巢;雌雄親鳥共同負擔撫養的責任;卵通常淡色,帶一些斑點;幼鳥通常長滿 斑點,雛鳥晚成性。

1. 虎鶇    2.烏灰鶇    3.灰背鶇    4.黑鶇    5.白眉鶇    6.白腹鶇      

7.赤腹鶇     8.斑點鶇    9.紅尾鶇   

廿 一、 王鶲科 Monarchidae

全球有94種,臺灣有 3種,花嶼亦出現3種。族群分布於亞洲、非洲、澳洲及大平洋中若干小島上。多是留鳥,少數是候鳥。本科早年列入鶲 科中,近年則被分類為獨立一科。為中小型鳥類,羽色為灰藍至黑色,有些雄鳥尾羽特別長,有些則為寬而長的尾羽,嘴寬扁,有長的嘴鬚,雙翼圓 短。跗蹠細,不適於行走,大都在樹林或灌叢生活,單獨或成對活動,常棲在樹葉間張望,捕食飛行的昆蟲。臺灣有2種繁殖,為一雄一 雌制,巢為精 緻小巧的杯狀,雌雄共同孵卵及育雛,雛鳥晚成性。

1. 黑枕藍鶲    2.紫授帶    3.亞洲授帶   
九、 繡眼科 Zosteropidae

全球123種,臺灣4 種留鳥。花嶼島上常出現的種類有3種。族群分布於亞洲、非洲及大洋洲。小型雀鳥, 雌雄同型,繡眼屬體上大都為綠色,有白色的眼圈,翅圓短,尾短,腳強健。會發出尖細清脆的鳴叫及悦耳的鳴唱。生活於森林環 境,性好成群在林緣活動,樹棲性,攝取昆蟲、漿果及花蜜為食。一雄一雌制,在樹上營巢,以草莖及植物纖維為巢材,編成碗狀巢。雌雄分擔孵卵及 育雛,也有合作育雛者,雛鳥晚成性。

1. 綠繡眼    2.紅脇繡眼  

廿 二、卷尾科 Dicruridae

全球25種,臺灣及離 島5種。分布於亞洲、非洲、澳洲及太平洋島嶼的熱帶地區。體型中等的雀類,雌雄同型,羽色為 黑或灰色,嘴短而強健,先端具鈎,有嘴鬚,翼長而稍尖,尾長呈分叉狀,兩外側端向外翻卷, 跗蹠短。好鳴叫,鳴聲從粗啞至優美不等。生活於森林、平原或農田環境,樹棲性, 擅於飛行滑翔,捕食空中飛行的昆蟲,性情凶猛,繁殖期會攻擊經過領域的大型鳥甚至猛禽。臺灣有2種繁殖,一雄一雌制,營巢於高大喬木頂端分叉處,巢形淺杯狀,雌雄共同營 巢、孵卵及育雛,雛鳥晚成性。

1. 髮冠卷尾    2.大卷尾    3.灰卷尾    
十、 鶯科 Sylvidae

全球32種,臺灣有2 種迷鳥。花嶼曾出現1種迷鳥白喉林鶯。族群主要分布在歐洲及非洲,少數至中西及西亞,大部分為遷移性。體型中小,嘴喙大多尖 細,喙緣光滑。體色大致灰、褐,但頭頂或頭部常為黑色特徵體下部白色至淡棕色,尾長。腳長而強壯。棲地範圍廣泛,主要是灌叢及小樹的環境,天 性隱密不易觀察,但較其他鶯類易接近。食物以昆蟲為主,但秋冬遷移時偶會吃果實。在度多區常單獨活動。

1. 白喉林鶯   
廿 三、黃鸝科 Oriolidae

全球35種,臺灣2 種。花嶼出現1種,經年的單獨或成雙過境。分布於亞洲、非洲及澳洲的亞熱帶及熱帶地區,大多為留鳥,少數為候鳥。中型雀類,體色 以 黃、黑、紅及白色為主, 雌雄羽色相似,但雌鳥較暗淡,嘴粗稍向下曲,尖長,尾羽短,腳短而弱。鳴聲嘹亮,悦耳多變化。生活於平原到淺山的森林,或是村落附近的高大喬木。樹棲性,棲習時身軀水平, 飛行呈直線,在枝葉間穿梭飛行,寬取昆蟲、漿果等為食。臺灣有2種均繁殖,一雄一雌制,營巢於高樹的水平枝权基部,以細長草莖編 織成懸掛式 巢,卵粉紅色具深紅色斑,雌鳥孵卵,雌雄共同育雛,雛鳥晚成性。

1. 黃鸝   
十 一、 蝗鶯科 Locustellidae

全球56種,臺灣出現 7種,1種特有種。花嶼年現3種。族群分布於歐、亞及非洲,中小至 大型的驚類,有短而圓的翼,體上半部長有縱紋或斑點,有些體下部也有斑紋,有寬的楔形尾,常有細橫斑。嘴細小或粗壯,嘴上或有明顯剛毛,天性極隱密,活動維持 在灌叢、草原及蘆葦接近地面處,只有在繁殖期雄鳥才會在明顯處鳴唱。絕大多數為一雄一雌制,築小巧精緻的杯狀巢,雌雄鳥會一同撫 育幼雛,雛鳥 晚成性。

1. 茅斑蝗鶯    2.北蝗鶯    3.蒼眉蝗鶯    
廿 四、伯勞科 Lanidae

全球32種,臺灣6 種,其中有1種繁殖。花嶼島出現5種,部份種類(紅尾伯勞)過境數量多。族群廣布於歐、亞、非及北美洲,有留鳥也有遷徙性候鳥, 中小型雀類,雌雄略異,頭大,嘴粗而側 扁,先端具鉤狀及齒突,適於撕開獵物,翅短圓,尾長,跗蹠強健,有鈎爪。生活於平原至山地的疏林或林緣地帶,單獨或成對活動,有很強的領域行 為,性凶猛,常在視野良好的棲處觀察,以突擊方式捕抓昆蟲、蛙、蜥蜴及鼠類,再帶到枝端撕食,會將獵物穿掛於樹的棘刺上。棲息時 體位直立,有 前後擺尾的習性,平時叫聲粗啞單調,繁殖期則會發出悅耳的鳴唱,會模仿其他鳥的鳴唱,營巢於樹权間,以草莖編成杯狀巢,卵淡青色有灰褐至紅褐 色斑點,由雌鳥孵卵、雌雄共同育雛,雛鳥晚成性。臺灣有1種繁殖。

1. 虎紋伯勞    2.紅尾伯勞    3.紅頭伯勞    4.棕背伯勞    
十 二、葦鶯科 Acrocephalidae

全球60 種,臺灣出現8種。廣泛分布在歐、亞及非洲,絕大多數為遷移性。 中小型到大型的鶯類,體上為一致褐色或是有斑紋,體下部白至淡黃色; 嘴較長粗,兩翼短圓,尾短而圓,腳強健。雌雄鳥同型。棲地主要為沼澤 濕地及蘆葦叢,大多隱密不易觀察。食物以昆蟲為主。

1.雙 眉葦鶯   2.東 方大葦鶯    
廿 五、山椒鳥科 Campephagidae

全球87種,臺灣10 種。分布於非洲、亞洲及大洋洲西部島嶼,小型至中型樹棲性鳥類,雌雄相異或同型,羽色包括灰、紅、黃或灰 黑及白色不等。嘴短而闊,身體修長、體羽鬆散,翼尖長,尾長,腳弱。鳴聲嘹亮,音質尖銳或粗厲,有些則頗悦耳。生活於森林環境,成群或單獨活 動,在樹林中上層活動,捕食昆蟲為食,兼食漿果。臺灣有2種繁殖,一雄一雌制,營巢於高樹上,以植物纖維及苔鮮為巢材築成杯狀 巢,雛鳥晚成性。

1. 灰山椒鳥    2.小灰山椒鳥    3.黑 翅山椒鳥     


十 三、柳鶯科 Phylloscopidae

全球73種,臺灣及離 島出現22種。花嶼島嶼出現11種。族群廣泛分布在歐、亞及非洲,溫帶地區的 種類多為遷移性,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種類的則為留鳥。體型一般很小, 嘴喙大多尖細,喙緣光滑,兩翼短圓,但長程遷徙性候鳥則翼較尖長。鶲鶯屬羽色較鮮明,柳鶯屬多為灰、褐或黃綠色系,於野外甚難鑑別,雌雄鳥同型,幾乎無季節羽色差異。棲地 範圍廣泛,但主要是在樹冠活動的林棲性鳥類,少數會在地面及灌叢覓食,在樹冠枝葉中活動不易觀察,常在植叢間移動,很少在空曠處 長距離飛行。 食物以昆蟲為主,常有飛啄動作。絕大多數為一雄一雌制,築小巧精緻的杯狀巢,雌雄鳥會一同撫育幼雛。

1.歐亞柳鶯    2.嘰咋柳鶯        3.褐色柳鶯    4.棕眉柳鶯    5.巨嘴柳鶯        

6.極北柳鶯    7.雙斑綠柳鶯    8.黃腰柳鶯    9.黃眉柳鶯    10.冠羽柳鶯

廿 六、鶲科 Muscicapidae

包括鶲及鴝兩個分類 群,全球共308種,臺灣50種,有11種 繁殖。花嶼的鶲類出現的有11種,鴝類有7種,都是過境鳥。族群以非洲 及亞洲東、南部種 類最多,在高緯度地區繁殖的種類,繁殖後會往低緯度地區遷移。為多變化 的小型鳥,頭圓,鶲類喙略寬而扁,而鴝類喙細長而側扁,喙基常有剛毛,鶲為樹棲性,腳短無力,鴝則強而長,羽色多樣,灰褐色系者雌雄羽色多相似,而羽色為黑白色系或黃、藍 及橙等色系者,雌雄羽色則不同。幼鳥體羽常有雜色斑。廣泛的分布在大多數地區,適應各式各樣的棲地,但以森林性為主,鶲類因腿短 常蹲坐枝頭, 追捕經過的飛蟲。而鴝類常有尾部間歇性上刻的習性。一般鶲類鳴叫較不悅耳,鴝則常有悦耳的歌聲。食蟲性,常飛啄空中或葉面的飛蟲,亦有兼食果 實者。巢為精緻的杯狀,以樹葉、青苔及地衣組成,外以蜘蛛絲襯之,築在樹叉上,少數種類的巢築於樹洞中。雌雄共同分擔撫育責任, 卵白、綠至褐 色,有大量斑點,雛鳥晚成性。

1. 灰斑鶲    2.烏鶲    3.寬嘴鶲    4.黃眉黃鶲    5.白眉鶲    6.白眉黃鶲      

7.紅尾鶲     8.紅喉鶲    9.紅胸鶲   10. 白腹琉璃    11. 銅藍鶲    12. 藍尾鴝
13.鵲鴝     14.日本歌鴝    15.黃尾鴝    16.黑喉鴝    17.灰叢鴝   18. 野鴝   

19.藍磯鶇    20.白斑紫嘯鶇    

澎湖縣望安鄉花嶼國民小學編製│校址:澎湖縣望安鄉花嶼村二號│電話:06-9991740 fax:06-9991772│網站維護:黃國揚主任│Design by W3layouts│